展覽現場(攝影_臺馨遙)
“三家門下轉輪來”,出自齊白石反復題詠的一首詩:“青藤雪個遠凡胎,老缶衰年別有才。我欲九原為走狗,三家門下轉輪來?!边@首詩不僅道出了齊白石對徐渭、八大山人、吳昌碩三位前賢熾熱謙卑的禮贊,同時也清晰勾勒出數百年來中國寫意水墨的磅礴源流。
展覽現場(攝影_臺馨遙)
2025年9月10日下午,由北京畫院、八大山人紀念館、西泠印社聯合主辦的“三家門下轉輪來——齊白石與徐渭、八大山人、吳昌碩”展覽在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展覽項目”,同時聯合了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南京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天津博物館等十余家國內重量級文博單位,歷時數年籌備,以齊白石對三家的致敬與師學為軸,展出了徐渭、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作品70余件套。
展覽通過“百代同輝”“萍翁造化”“缶廬鐵筆”“青藤雪個”四個單元,梳理了中國大寫意花鳥畫自明清至近現代的風格演進。
雜花圖(局部) 徐渭 1592年 30cm×401cm 紙本墨筆 榮寶齋藏
墨牡丹 齊白石 1955年 51cm×43.5cm 紙本墨筆 中國美術館藏
展覽現場(攝影_臺馨遙)
展覽現場(攝影_臺馨遙)
四家作品并置 呈現師承源流
師承之道,是中國繪畫傳承的命脈,這一點不同于西方藝術的線性發展路徑。這種師承,不僅有筆墨技法的授受沿襲,更有精神本源的無形歸依。
為向公眾展示齊白石從徐渭、八大山人、吳昌碩此三家門下所汲藝術學養,策展團隊將四位藝術家題材相近但風格迥異的作品并置,展出徐渭《雜花圖》《竹石水仙圖》、八大山人《雙鵲大石圖》《椿鹿圖》、吳昌碩《臨八大山人鹿圖》《設色梅花》、齊白石《墨牡丹》《紅梅圖》《石上雙鳥》等代表作,以及齊白石臨摹八大山人的珍貴畫稿,從中可以看出,無論是筆墨語言、構圖立意還是畫中所寓生命情味,三家滋養早已融入白石筆端,成就了其日后縱橫捭闔的非凡氣象。
雙鵲大石圖 八大山人 1960年 121cm×49cm 紙本墨筆 八大山人紀念館藏
石上雙鳥 齊白石 無年款 156.5cm×41.5cm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三家以外,博采眾家之長而終成一代巨匠
齊白石之學,遠非止于三家。正如他所說,“像是吃了千千萬萬人的桑葉”,“又似采了百花的蜜汁”。
他取徐渭之放逸而舍其恣肆,學八大之簡凈而避其孤冷,習吳昌碩之蒼厚而棄其生澀。
此外,沈周、唐寅、董其昌、石濤、金農、黃慎、李鱓等明清寫意名家,亦為他廣泛汲取營養的對象。
齊白石既懷“恨不生前三百年”為古人磨墨理紙的赤子之誠,亦有“逢人恥聽說荊關”而自開門牖的孤行氣概,最終熔鑄出別具一格的“紅花墨葉”面貌。
展覽現場(攝影_臺馨遙)
為生動展現齊白石的師承脈絡,展覽增設了“齊白石的師承譜系與筆墨再生”互動裝置,觀眾可近距離閱讀白石老人手稿真跡,品讀其對前人的評點,也可以觸摸翻轉探索其藝術淵源的譜系關系圖,直觀感受名家之間的影響與共鳴。
展覽現場互動裝置(攝影_臺馨遙)
“紅花墨葉”不僅是技法的創新,更是齊白石對平凡萬物深切的關懷、對生命本真熱烈的禮贊。
設色葡萄 吳昌碩 1915年 140cm×69cm 紙本設色 西泠印社藏
葡萄松鼠 齊白石 無年款 88.5cm×29cm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寫意心印,在互動中感悟筆墨與詩情
詩為畫意,印顯心境。中國寫意畫重在抒寫心性,追求“詩書畫印”的融合貫通。齊白石四藝皆精——其詩真摯樸素,其書凝重拙厚,其印平直剛健,與他筆下明艷的花木、靈動的草蟲形神相映、氣血相連。為了讓觀眾深入體驗寫意藝術的完整創作過程,展覽設有“詩書畫印”打卡蓋章區。觀眾可以遵循“繪畫—題詩—鈐印”的傳統步驟,親手完成一幅屬于自己的“寫意小品”;也可持導覽冊,按圖索尋找散落在展廳中的藝術“彩蛋”。
此外,展覽還推出寫意畫知識科普區,借助圖文解析、局部放大與多媒體動畫,生動展示“一株葡萄的誕生”,揭開大寫意創作的技術密碼與審美邏輯。
竹石水仙圖 徐渭 無年款 135cm×47cm 紙本墨筆 天津博物館藏
焦石芙蓉圖 八大山人 無年款 178cm×45cm 紙本墨筆 八大山人紀念館藏
從徐渭的潑墨狂寫,到齊白石的“紅花墨葉”,大寫意繪畫完成了從性情抒發到生命禮贊的升華。這不僅是一場關于大師的筆墨盛宴,更是一場關于繼承、創造、突破的深刻啟示。在齊白石與巨匠的對話中,我們見證的不僅是筆墨的流轉,更是一種精神的覺醒——它關乎我們每個人,如何在傳統中找到自我,在束縛中破繭成蝶。
雪蕉梅石圖 徐渭 明 30cm×401cm 紙本墨筆 榮寶齋藏
椿鹿圖 八大山人 清 178.5cm×83cm 紙本墨筆 八大山人紀念館藏
鳴鳥游魚圖 八大山人 清 108cm×48.5cm 紙本墨筆 天津博物館藏
天竹棕櫚 吳昌碩 1919年 138cm×68.5cm 紙本設色 西泠印社藏
荔枝 齊白石 1945年 96.5cm×33.5cm 紙本設色 北京畫院藏
展覽位于北京畫院美術館三、四層,將持續至12月5日。(臺馨遙/編輯報道,作品圖片由北京畫院美術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