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li>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藝術中國

    中國網

    “身體記憶”與物性的詩學:藝術家康靖、鄭江雙人展有邊空間BOUNDED SPACE開幕

    “身體記憶”與物性的詩學:藝術家康靖、鄭江雙人展有邊空間BOUNDED SPACE開幕

    時間: 2025-08-05 16:50:29 | 來源: 藝術中國

    開幕合影

    2025年8月2日,藝術家康靖、鄭江雙人展——“身體記憶”在有邊空間BOUNDED SPACE開幕。展覽由韓冰擔任策展人,孫宇航擔任執行策展人。展覽以“身體記憶”為題,從身體經驗和感知對個體或群體的記憶和認知的影響展開討論,共同展出了康靖和鄭江這兩位活躍于中國當代藝術領域的80后藝術家,近年來創作的雕塑、裝置、繪畫及影像作品。

    策展人韓冰

    藝術家鄭江

    藝術家康靖

    在策展人韓冰看來,藝術家康靖賦予了枯枝樹脂的韌性與青銅的永恒,自然形態被“肌理”賦活,形成植物與肉身的共生體。鄭江則以蜂箱筑塔、蜂蠟塑圓——父輩勞作的體溫在材料中凝固,蜂蠟的澄澈是對血緣記憶的提純。

    展覽現場

    導覽現場

    我是身體和靈魂

    “我完完全全是身體,此外無有,靈魂不過是身體上某物罷了?!?/p>

    查拉圖斯特拉對人們這樣說。不僅是哲學家把身體看作一個物質存在,在神經科學領域,身體也可以被當作一個感知對象,就像世界上任何其他對象一樣。如果一位藝術家在他/她的藝術理念中提及“身體”,那么他/她所指向的大多是一種客觀角度的、作為感知系統的組合,從走向內部的空間—器官、血液、流動性,到外部施加的感覺、壓力以及毀壞,如果觸及靈魂、精神性,那就是更深層系統,它仍離不開身體的傳遞。

    展覽現場

    從身體出發,藝術家康靖想到了“骨”,他認為骨是脊椎動物身體的局部,各局部之間的協作讓生命運動,從骨映射到樹木,是生命形態的關聯性;樹枝向往天空,它們自由地爭先恐后地爭取空間。他賦予枯枝樹脂的韌性與青銅般的永恒,自然形態被“肌理”賦活,形成植物與肉身的共生體。

    此次展出的現場裝置《勒》,以一棵樹自然生長而成的造型作為空間形態延伸的“原點”,如同在3D制圖時一次失誤的操作,把樹枝的輪廓延伸至展廳的墻面,而這次“失誤”竟被實實在在的制造出來,產生了新的空間,這空間的所有來源竟是一個“骨架”。如藝術家所說:“樹枝即是生命的骨架,眾多樹枝相互支撐揖讓相互競爭生長的自然形態之間的空間,像是生命在相互擁抱,是生命的果實?!蹦敲?,這個空間即是形態和審美性的,也是身體和觀念性的。

    身體的記憶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當身體感覺、感受被喚起時,身體內的某種沖動,會讓身體自動化地做出前進或者回避的反應。身體原有的動作或姿勢發生改變,并伴有開心或者痛苦的情緒體驗時,內隱的程序性記憶就被喚起,身體記憶也被啟動。藝術家常常對某種辛苦勞作產生興趣,這種勞作必然與情感有關,由此產生的身體層面的經驗內化為身體記憶,把這種記憶拆分,從而得到獨特的情感體驗。

    鄭江 綿延的瞬間(裝置)

    鄭江 綿延的瞬間(蜂箱裝置中的影像)

    鄭江 綿延的瞬間3#

    鄭江的裝置作品《綿延的瞬間》,由三部份構成,蜂箱搭建的塔狀建筑物,拍攝養蜂人反復揉搓一團蜂蠟的手部動作的視頻,以及用蜂蠟制作的呈現圓盤形體。作品的構思和敘述背景來自于藝術家的父親由于愛好飼養蜜蜂導致不幸摔傷的意外事故,藝術家試圖去探討關于困境的主題,以及人或社會群體如何面對。他收集大量具有使用痕跡的蜂箱,在展廳搭建起紀念碑式的建筑,塔狀結構又如一個可進入的空間,內部播放藝術家對父親勞作過程的記錄,即是記憶的再現。蜂蠟的圓形被藝術家解釋為“太陽的形狀”,再一次提示了整組作品所指向的是身體在困境中所展現的被升華的能量。他以蜂箱筑塔、蜂蠟塑圓——父輩勞作的體溫在材料中凝固,蜂蠟的澄澈是對血緣記憶的提純。弗洛伊德說過:“值得慶幸的是,心中已經遺忘的事情,身體并沒有忘記?!?/p>

    身體創造一切

    是思維在創造作品,還是身體的本能和習慣在創造?也許理解身體才能理解創造,“我們的身體不僅需要在瞬間的、獨特的、自足的體驗中被理解,還需要從某種一般性質和非個人存在的角度被理解?!?nbsp;仍然從神經科學的角度探索,所有的藝術想象和創造都有可能來源于身體的體驗。

    鄭江 漫漫

    康靖 脊

    康靖 骨感8

    鄭江利用中國江南地區特有的一種傳統臥具—棕繃床,作為最新系列作品《朝露》的繪畫基底,他把畫面中極為簡潔的形象比做“早晨的露水或夜晚的星辰”。與床接觸的是人的身體,當作品被平放或懸掛在空間中,不僅調動的是視覺的愉悅,也給身體以舒適感,把身體作為想象的空間。與此同時,康靖的《骨感》和《骨法》系列,以一根枝或一筆墨的造型為線索,是對“物的生命感的形塑”。由表及里,解剖皮肉,展露骨骼。而雕塑材料所填充的空間,猶如生長的肌肉,在骨骼的“記憶”中充斥,也給予身體以力量。用身體創造精神,用身體創造藝術,這是方式、是目的也是理由。(有邊空間BOUNDED SPACE供稿)

    “身體記憶”與物性的詩學:藝術家康靖、鄭江雙人展有邊空間BOUNDED SPACE開幕
    国内自拍视频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