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東方古國的藝術哲思沿著當代“絲綢之路”抵達永恒之城,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在臺伯河畔展開。近日,畫家栗子個展《絲綢》于意大利羅馬埃及文化中心揭幕,以藝術之筆續寫兩國千年文明交流的瑰麗詩篇,搭建起一座橫跨歐亞的藝術橋梁,讓中國當代藝術的創新力量在西方文明的古老腹地發出獨特回響。
開幕現場
展覽呈現約二十件作品,靈感主要源自中國絲綢、普羅米修斯神話、創世第六天意象,以及運用磁懸浮技術的雕塑《阿爾忒彌斯之吻》(Arthemis Kiss),輔以一件視頻裝置共同構建展陳空間。
栗子以絲綢為創作媒介,將東方傳統與西方藝術語言熔鑄于一體。作品以絲綢為基底,通過油畫層疊與褶皺處理,呈現出“虛薄藝術”的哲思——輕薄絲綢與厚重油彩的碰撞,既似杜尚筆下“虛薄”美學的東方演繹,又如絲綢古道上的光影交錯,虛實共生。
阿爾忒彌斯之吻 40 x175 cm ,磁懸浮藝術裝置 2022
絲綢,video,尺寸可變
本次展覽突破物質符號的局限,溯源絲綢在文明交流中的精神價值——從敦煌壁畫的絲路遺韻,到馬王堆漢墓的素紗禪衣,絲綢始終是東西方對話的無聲見證者。栗子通過藝術再闡釋,將絲綢升華為跨文化共鳴的載體,讓羅馬的觀眾得以觸摸東方美學的細膩肌理。
置身作品前,觀眾經歷迷失與重新發現的過程,如同見證一場身體孵化的儀式——被解構的軀體經重組后獲得新生。展覽印證栗子持續的創作演進,并有力昭示其與西方文化對話所激發的豐碩成果。本次展覽由羅馬埃及文化中心與北京莫尼奧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進會文化旅游藝術工作委員會協辦。
第六天,71x71cm,布面綜合材料,2025
普羅米修斯,106x75cm,紙本綜合,2024
普羅米修斯,綜合材料,80 cm × 75cm, 2022
著名策展人尼古麗娜·比安琪 (NICOLINA BIANCHI)策展,主持人由人類學家詹卡洛·阿里恩托利(Giancarlo Arientoli)擔任。策展人表示:羅馬埃及文化中心——這座本身就象征著地中海文明交融的殿堂,為栗子的這些充滿東方哲思與當代語匯的作品提供了絕佳語境。觀眾將在絲綢的褶皺中,窺見人類文明的共生密碼,感受藝術跨越疆界的力量,讓古羅馬的觀眾得以觸摸東方美學的細膩肌理。 (圖文由主辦方提供)
普羅米修斯—背面,布面綜合材料, 2023
時間的復現,布面綜合材料,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