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li>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藝術中國

    中國網

    一本書讓你“思接千載”:用115件珍貴文物串起古代中國

    一本書讓你“思接千載”:用115件珍貴文物串起古代中國

    時間: 2025-05-19 16:06:40 | 來源: 藝術中國

    《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在活動現場

    在“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信出版集團聯袂推出新書《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于2025年5月17日正式亮相國博青年文化自信新場域——位于藝術長廊南側的文物活化綜合體驗區。與此同時,國家博物館圍繞書中重點文物精心研發的一系列新文創,也正式與廣大觀眾見面。

    觀眾在現場打卡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觀眾“來國博、看中國,讀世界”,而他們心向往之的第一站就是“古代中國”基本陳列。觀眾漫步在“古代中國”展廳,開啟的不僅是一場尋美探寶之旅,更是一場破解文明密碼的穿越之旅。據悉,2024年,國博累計接待觀眾近700萬人次,其中“古代中國”接待的觀眾量超過680萬人次,節假日期間觀眾排隊參觀“古代中國”成為新的常態。為了讓更多觀眾更好地讀懂“古代中國”基本陳列,讓更多人不用排隊便能把國博最受矚目的展覽“帶回家”,《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這本歷史文化圖書正式亮相。

    小觀眾現場翻閱圖書內容

    全書精選“古代中國”基本陳列中的115件珍貴文物,通過細膩的筆觸、嚴謹的考據和生動的敘述,架起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橋梁,幫助讀者讀懂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和突出特性。全書由9位擁有豐富講解工作經驗的國博社教專業人員傾力編寫,20余位知名學者嚴格論證審核,以“讓文物開口說話”的匠心,將專業的考古數據和文獻轉化為115篇深入淺出、耐人尋味的故事。

    《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在活動現場

    如關于博物館文創產品頂流“國博鳳冠冰箱貼”的原型“孝端皇后鳳冠”,本書是如此描寫的:

    今天,在一場隆重的中式婚禮中,一頂華麗的鳳冠,是許多新娘的不二選擇。而在明代,鳳冠與霞帔可是女子的“頂配”禮服,只有皇后和太子妃才能獨享它的尊貴與榮耀。

    400多年前,明神宗朱翊鈞的皇后王氏(謚號孝端),就擁有一頂精美絕倫的鳳冠,冠上鑲嵌有4000多顆珍珠,100多塊寶石,熠熠生輝,璀璨奪目。極具匠心巧思的明代工匠,以竹絲做出鳳冠的基本框架,在表面覆蓋上高級絲帛,而后于頂部裝飾了9條金龍,并在它們口中嵌上絢麗的珠寶。金龍之下,裝飾著8只同樣口銜珠寶的鳳,加上冠后部棲息的1只,共有9只鳳。因此,這頂鳳冠也被稱為九龍九鳳冠。

    當你駐足凝望時,9條金龍仿佛奔騰在云朵之上,9只鳳則似展翅翱翔于珠寶花叢之中。鳳身鮮艷奪目的藍色“羽毛”,如神來之筆,與金色龍鱗交相輝映,為這頂鳳冠平添風采。不過,這抹藍并非顏料涂抹所致,而是源自一種金屬飾品加工工藝——點翠。工匠先用金銀把鳳的輪廓制作出來,再用膠一點一點把翠鳥的藍色羽毛粘在上面,最終形成一只只巧奪天工、栩栩如生的翠鳳。

    (節選自《思接千載》新書“孝端皇后鳳冠:欲享其尊,必承其重”一章)

    “孝端皇后鳳冠:欲享其尊,必承其重”一章內頁

    甲骨、吉金、石經上的漢字雖書體不同卻一脈相承,賈湖骨笛的發現改寫中國音樂史,瑯琊刻石記錄著秦朝大一統的豐功偉績,三彩釉陶駱駝載樂俑塑出海納百川的盛唐氣象,鄭和鑄銅鐘伴著友誼的風帆敲響……透過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中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更好地讀懂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更好地回答“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到哪里去”的古老追問。

    國博衍藝“古代中國”系列文創上新

    全書不僅有近700張超清大圖,更有350余件關聯文物構成知識譜系,同時創新融入文物三維模型數據、“國寶話文明”視頻。此外,我們還圍繞書中的8件珍貴文物及其他重要文物,配套開發出文具、玩具、冰箱貼、背包等60余款新文創。

    國博衍藝“古代中國”系列文創上新

    一眼萬年拼圖冰箱貼

    一眼萬年館建亮燈冰箱貼

    文物橡皮

    八件珍貴文物“小檔案”

    (節選自《思接千載:115件文物里的古代中國》)

    鷹形陶鼎

    新石器仰韶文化

    將平凡的泥土化作靈動的雕塑藝術品,對遠古先民而言仿佛并非難事。敬畏自然的仰韶先民從動物身上獲取靈感,制作了這件獨一無二的鷹形陶鼎。

    “后母戊”青銅方鼎

    商商后期

    被譽為“青銅之王”的“后母戊”青銅方鼎,是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史上的奇跡之一,形制巨大,體現了塊范鑄造法的智慧之光。

    青銅冰鑒

    戰國

    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生產力的發展,青銅器開始從廟堂重器走向生活化,器型也更加多樣化,裝飾風格也不再局限于莊嚴肅穆。青銅冰鑒不僅彰顯了古人對生活品質的極致追求,更是青銅鑄造工藝精湛的體現。

    擊鼓說唱俑

    東漢

    樂舞百戲中,神態詼諧的俳優表演是絕對處于“C位”的,飛騰的彈丸令人目不暇接,舞者手中的長巾不停翻動、搖曳生姿。這些精彩紛呈的表演一同構成了漢代豐富的娛樂文化。

    青瓷蓮花尊

    南北朝南朝

    青瓷作為中國出現最早的瓷器品種,生命力長久,也承載著審美品位和流行元素的變遷,碩大而不減婀娜的蓮花尊便是例證。生動的造型,細致的紋飾,是技術的發展,也是藝術的創造。

    三彩釉陶載樂駱駝

    唐代的三彩釉陶器,我們常稱之為“唐三彩”。這種陶器造型精美、色彩亮麗,充滿生命力。這件三彩釉陶駱駝載樂俑,又是眾多三彩器中頗為新穎獨特的一件。從它身上,我們能看到怎樣的時代氣象呢?

    綠釉鴟吻

    西夏

    大屋頂是中國建筑特有的符號,充滿了濃郁的文化特色。兼具實用性和美觀性的屋脊獸使得屋頂更加雄健古樸。這件出土于西夏皇陵的鴟吻有著中原風格,是中原政治、藝術、文化符號在西夏延續的再現。

    霽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

    它誕生于景德鎮御窯的火光中,寄托了乾隆皇帝渴望天下太平的美好祈愿。歲月的流逝,并未帶走它璀璨的光芒,時至今日,“海晏河清”依然是人們共同的期盼。

    (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

    一本書讓你“思接千載”:用115件珍貴文物串起古代中國
    国内自拍视频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