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谷中來》展覽現場,圖片來源: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近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正在展出法布里斯?伊貝爾(Fabrice Hyber)的展覽《從山谷中來》,這位從法國旺代山谷中走來的藝術家為美術館中央場地構建了一個“林間花園”——巨型綠色的“伊貝爾泰迪”和“貝西納人”等系列玩偶造型,以及七十余件代表作,為中國觀眾帶了一系列融合自然風景、生物圈知識、思想與構想的多維圖譜。本次展覽將持續到6月29日。
流動的繪畫
在很多人印象中,法布里斯?伊貝爾 (Fabrice Hyber)是一個好玩且充滿實驗精神的藝術家,他的畫充滿松弛的線條、明艷的色彩、呈現出一種輕盈、非物質化的狀態,又帶有兒童涂鴉般的稚拙。
《寶藏》,正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圖片來源:中國日報網提供
《組織》,2021布面油畫 混合媒介149.9 × 149.9 厘米
關注,數學發明,2020,布面油畫、木炭和樹脂,120 x 120 x 2.5 厘米
伊貝爾很喜歡畫樹,他畫樹有時像一顆種子的生長,從一個點向上生長為樹干和枝葉,向下蔓延為樹根,再畫到落葉、土壤、腐殖質...“有時他會將畫布掛在墻上,在上面寫字,等字足夠多了,再嘗試把它轉變為一幅畫。
伊貝爾評價自己的創作方式:“當我創作一幅畫時,它會像山谷里的樹木一樣生長。我不僅會在一塊畫布上作畫;我會同時在100塊畫布上作畫。我的墻壁上掛滿了繪畫和素描。這里就像一個實驗室。”
伊貝爾正在工作。圖片來源:由中國日報網提供
伊貝爾不拘常理的風格源于他的“不干預主義”繪畫方法,他大量用水(或松節油)對物質材料施加最少的干預狀態,用水稀釋并以輕松的手勢涂抹,通過使用非常薄的油畫顏料層,讓新鮮的顏料液在畫面流動生長。以多變的方式使繪畫媒介從其固定的角色中解放出來,并賦予新的意義。
伊貝爾會反復衡量繪畫的三大要素:水、油畫顏料和時間,他會在一段時間內離開畫布,讓不受控制、看不見的事物發揮魔力,同時也讓思維在遠方反復演繹作品的概念。
La Vallée、l’Ecole、Fabrice Hyber、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2022 年)。照片來源:Michel Slomka / MYOP – Lumento
伊貝爾的畫最有意思的特點,還在于這些畫更像是一塊塊巨大的課堂白板,在畫面草木形象中,穿插著方程式、圖表、文字和神秘的符號。他不會細致描繪某種樹的特征,而是將其作為原型,描繪出樹的全息信息:根莖、果實、樹葉和龐大的根系,以及與之相關的土壤、腐殖質、水、云、廢棄物等等。他畫一個躺臥在地面的人體,人體與土壤、植物嵌入在一起,形成人與有機自然的融合與循環。伊貝爾的畫呈現了某種自然主題的動態系統展示和思考過程,包括樹木、果實、人體、人工島嶼、星宸,與他的疑問、恐懼、想法和解決方案自由地串聯起來,形成了一種名副其實的思維形象導鏈,呈現出混亂而復雜的精神世界。
如此龐大的思維系統,伊貝爾是邊學邊做,以一種累積的方式層層疊加,逐漸生成一幅幅巨大的作品,觀眾在這些意識流般的作品面前,可以目光游移,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從上到下、從對角線隨意地解讀它們。
從物理學到神經科學,從天文學到植物療法
“他是一位藝術家兼研究員:他的科學訓練促使他總是想要了解事物的隱藏含義,”與他建立合作關系的巴斯德研究所病毒與免疫部門主任奧利維爾施瓦茨 (Olivier Schwartz) 這樣評價伊貝爾。
胎盤,2017 年 金箔、水彩、木炭、布面油畫,250 x 150 厘米 ? Fabrice Hyber / Adagp,巴黎,2022 年。
伊伯爾最初學習科學和數學,當時他研究的是數學中非常抽象的領域,比如拓撲學。伊貝爾認為:“很明顯,要理解這些概念,你必須創造一個虛構的概念——個圖像——來理解方程式的復雜性?!痹趯W習數學期間,他欣賞了一些當代藝術,并確信自己不能只研究數學。之后他進入南特美術學院學習。在那里,他磨練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和體系,發展出一種獨特的跨學科方法。他的可變的幾何方法在每一個環節都通過與多學科(從物理學到神經科學,從天文學到植物療法……)的對話而得到豐富。
La Vallée、l’Ecole、Fabrice Hyber、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2022 年)。 ? Michel Slomka / MYOP – Lumento
伊貝爾在法國的巴斯德研究所工作多年,這家研究所致力于生物學、微生物學、疫病和疫苗的研究。也正是這些與生物學相關的研究,激發了伊貝爾的生物圈系列的作品。對于一個在追求控制權的的數學家來說,“為所有可能性打開大門”是一個可怕的前景。但伊貝爾說:“我把自己置于危險之中,在這樣的過程中,允許新的、意想不到的事物出現,這導致作品既美麗,也有點糟糕。”
法布里斯?伊貝爾,《錯誤》(局部),2022年。攝影:馬克?多馬奇。圖片由藝術家本人及娜塔莉?奧巴迪亞畫廊提供。
伊貝爾的很多作品都充滿了基于對科學的認知展開的對世界的哲思。1991年,他創造了一個綠色形象“貝西納人”,最初他把這個形象畫成自己的模樣,慢慢地這個形象成為了他作品中的主角。在作品《錯誤》中,“貝西納人”代表著人類,他們將自己整齊劃一的結構強加于自然,以為可以用數字技術控制世界,但即使在這種冰冷而有條不紊的環境中,有機生命也設法突破重圍,因為人物的身體最終與植物融合在一起。
法布里斯?伊貝爾 (Fabrice Hyber)非常崇拜哲學家吉爾?德勒茲 (Gilles Deleuze),欣賞德勒茲和瓜塔里的根莖理論,他欣然將自己的整個作品描述為“巨大的根莖”——從一個回聲發展到另一個回聲,從一種媒介切換到另一種媒介?!白髌返牟馁|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它引發行為的能力?!?/p>
生態森林啟發靈感
《父母傳記》,2022,木炭、油畫、粉彩……更多,巴黎,2022 年
伊貝爾的藝術源于他兒時對森林的熱愛,他的家鄉在法國的代旺地區,在上世紀60年代那里的環境是山谷里的荒地,伊貝爾小時候很喜歡吃樹上的水果,但是那里幾乎沒有這樣的果實,只有在9月的秋天,他的母親會帶著他撿拾到掉落到地上變軟的小小的果實,后來他才知道那是山楂樹。對于那些不能吃的果實種子,他會把種子種到地里去看能否發芽。
《山谷》 | 第1集視頻截屏
上世紀90年代,伊貝爾已經在藝術界嶄露頭角,他通過貸款買下了這塊土地,開始和他的父母和朋友們在這片荒地上種樹。最初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他父母的土地免受鄰近密集作物的侵襲。為了確保種子生根,他們發明了一種能深達 40 厘米的深層犁,這對于抓住樹苗的第一根關鍵根系至關重要。日復一日,時光飛逝,伊貝爾在這里陸續播撒了30萬顆種子,覆蓋數百種樹種。
如今這片森林充溢著鳥鳴、花香和斑駁的樹影,伊貝爾離開巴黎的工作室就會經常來到這片森林里繪畫、雕刻、修剪,穿著橡膠靴和羽絨服不知疲倦地勘察他的植物領地,他向參觀的客人介紹:“如今這片森林有我小時候種下的紅杉,也有白蠟樹、柳樹、松樹、金合歡樹、七葉樹、榛樹、野梨樹、櫻桃樹……甚至還有棕櫚樹。這里還有三百年樹齡的橡樹?!?/p>
在伊貝爾眼中,這片多樣性的森林充滿了靈感,四十年前,伊貝爾讀到了法國詩人伯納德?諾埃爾(Bernard No?l)的一首詩后,對月亮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在一個夜晚,伊貝爾在這棵古老的橡樹腳下描繪滿月的升降軌跡,去描繪橡樹腳下月亮凝固的影子,那一夜他畫了足足140幅畫。
伊貝爾非常喜歡用鮮明的綠色描繪樹林,“超級綠是春天第一棵鵝耳櫪枝條的顏色,也是最人造的顏色?!边@位藝術家認為,“綠色不是一種冷色,而是一種充滿活力的顏色。”
藝術課堂
作為一位跨學科的藝術家,伊貝爾的視野超越了單一的視覺表現力和藝術史,他關注的是生物、自然造物、人類和宇宙的關聯,運動,循環和相生相助的關系,由此不同學科背景的讀者都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啟發。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天然的開放性和學習性。伊貝爾經常會將展覽現場打造成一所學校。觀眾受邀探索這些不同的“教室”,所有游客都可以參加課程,這些課程涉及測量、水果形狀、身體、天氣、運動、游戲、消化甚至轉變等多種主題。
伊貝爾說:“我一直認為我的畫布就像教室里的黑板,就像我們通過老師和研究人員學習剖析知識的黑板一樣。我的畫布展現了另一個世界,無論可能還是不可能。”
(編譯:劉鵬飛 文章參考curamagazine.com、fondationcartier.com、artbasel.com等網站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