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li>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藝術中國

    中國網

    漂浮東錢湖的“夜航船”:徐冰和學生們的當代藝術“思想接力”

    漂浮東錢湖的“夜航船”:徐冰和學生們的當代藝術“思想接力”

    時間: 2025-04-23 15:56:30 | 來源: 藝術中國

    “夜航船:徐冰和他的學生們”開幕式現場

    2025年4月19日下午,“夜航船:徐冰和他的學生們”主題展在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啟幕,同時也為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五周年慶典正式拉開序幕。

    作為中國當代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徐冰在長達五十余載的藝術實踐中始終保持著旺盛的創造力。他的作品橫跨東西方文化語境,在國際藝術界產生深遠影響,特別在語言學和符號學領域,始終以極具突破力的藝術創作拓展著藝術的邊界。其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古根海姆美術館、大英博物館、威尼斯雙年展等藝術機構展出并被收藏。他曾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Artes Mundi國際當代藝術獎”“徐悲鴻藝術創作獎”等多項榮譽。

    徐冰在開幕式上發言

    除藝術家身份外,徐冰還是中國當代藝術領域極具代表性的教育者。本次展覽攜25位碩博學生、近百件作品集體亮相,落地國內首座以“藝術教育”為主題的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亦是徐冰時隔八年重啟的“師生展”項目,更是其作品首次在寧波展出。

    開幕活動現場,浙江省文聯副主席,寧波市文聯主席、黨組書記楊勁,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碩博士研究生導師楊宏偉,策展人,天津美術學院教師段少鋒,華茂集團董事長助理、華茂社會事務發展委員會委員兼辦公室主任、藝術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徐鈺程,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徐冰,華茂集團董事長、總裁,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館長徐立勛登船泛舟東錢湖,并進行開幕致辭。

    天一閣博物院藏清抄本《夜航船》

    何為“夜航船”?

    “夜航船”取意自明末文人張岱的同名類書。張岱借“夜航船”隱喻日常談話中所蘊藏的博學與深意,稱“天下學問,惟夜航船最難對付”。這與徐冰在藝術教育中對知識生成方式與學習關系的深度探索不謀而合。本次展覽特別展出寧波天一閣博物院藏清抄本《夜航船》二十卷,這部承載著日常百科智慧的古籍,既以物質形態凝固歷史深處的哲思,又與當代藝術創作展開一場跨越數百年的互文對話。

    展覽作為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五周年重點項目,也成為“藝術家和他的學生們”系列展覽的首發展?!霸撓盗姓褂[將通過對中國藝術領域代表性人物的個案研究,力圖梳理當代藝術領域的師承脈絡與知識生產的復雜機制,以此映射中國藝術生態的代際演變與多維圖景,冀望為中國當代藝術教育提供一種可供參考的實踐樣本?!比A茂集團董事長助理,華茂社會事務發展委員會委員、辦公室主任,華茂藝術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徐鈺程表示。

    徐冰,《背后的故事:題跋研究》綜合媒材及燈光裝置,115 × 366 cm(作品玻璃尺寸),2020—2024,?徐冰工作室

    徐冰近50年創作生涯中重要作品,對話西扎建筑

    本次展覽呈現徐冰近50年創作生涯中的重要作品:從打破語言邊界的《英文方塊字書法:今天用什么做藝術》,到解構東方寓言的《猴子撈月》;從用社會現場重構文本考古學的《背后的故事:題跋研究》,到借監控影像重構現實的《蜻蜓之眼》電影;從翱翔星際的《“徐冰天書號”紀錄片》太空藝術實踐影像,到解構日常資本敘事的《小企業拼貼詩集》,悉數亮相寧波,為城市觀眾與藝術愛好者獻上一場思想與感官并行的當代藝術盛宴。

    徐冰,《英文方塊字書法:今天我們用什么做藝術》,宣紙、墨,2025,?徐冰工作室

    “英文方塊字”是徐冰自1993年起創作的一種全新書寫形式,其表面形似漢字,實則拼寫英文單詞,將中國書法的筆意結構與英文字母的語言邏輯巧妙交融。這種文字在初讀時令人困惑,卻在逐步解讀中帶來頓悟的快感。正如《英文方塊字書法:今天用什么做藝術》這一作品標題所示,它既是一次文字實驗,也是一記直擊當代文化與藝術命題的思想重錘。展覽中特別呈現的《英文方塊字書法:夜航船》,以全新內容回應展覽主題:觀眾手持“船票”入場,在西扎建筑的詩性空間中,穿行于光影船艙與聲景裝置所構建的沉浸現場,仿佛搭上一艘駛向未知之境的“夜航船”。

    徐冰,《“徐冰天書號” 紀錄片》,影像,27 分鐘 20 秒,2021—2022,?徐冰工作室

    從“文字藝術”到“宇宙敘事”,徐冰不斷拓展藝術的疆界。作為中國首位開展太空藝術實踐的藝術家,他將《徐冰天書號》紀錄片作為敘事主軸,完整記錄了全球首枚以藝術家及其作品命名的火箭——“徐冰天書號”從構想到升空的全過程。影片通過豐富的影像、文獻與藝術語言,展現藝術與航天科技之間前所未有的對話關系,揭示藝術在星際探索時代的獨特文化價值與哲學潛能。

    《猴子撈月》與阿爾瓦羅·西扎建筑的對話

    不得不提的還有徐冰的重要代表作《猴子撈月》——這一作品曾在古根海姆美術館與浦東美術館展出,并在全球引發廣泛關注。在此次展覽中,它被特別安置于由普利茲克獎得主、葡萄牙建筑大師阿爾瓦羅·西扎親自設計的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中庭,挑高26米的通透空間成為作品絕佳的共鳴場域。21個以不同語言書寫的“猴”字構成連續鏈狀,從高空懸垂而下,仿佛一行懸空草書,與純白建筑空間互為映照。鏡面裝置折射出層層寓意,文字的形體與影像交織成一則流動的寓言,在虛實之間探討語言、文化與視覺的多重維度,呈現出當代藝術與先鋒建筑之間的跨界共振。

    SCA-1藝術衛星模型?徐冰工作室 

    教學相長,近百件師生作品齊爭鳴

    正如策展人段少鋒所言:“這場展覽并非傳統的師生聯展,不是一場答案展覽,而是一次‘提問接力’,是對當代藝術教育如何在技術狂潮中保持精神重量的思想實驗。徐冰老師的作品是種子,學生們不模仿老師,而是帶著他的‘工具箱’——拆解文化的勇氣、重構現實的腦洞、將生活轉化為藝術的敏銳,長出他們的‘植物’?!?/p>

    孔希,《金身》,純金箔、丙烯,185×180cm,2015

    本次展覽摒棄章節式的策展邏輯,以徐冰的藝術語錄為引線貫穿整個展陳空間,宛如將觀眾帶入一場“徐冰式教學”的第一現場。在這里,他不只是藝術家,更是一位深具影響力的教育思想者與當代藝術的引導者。

    楊宏偉,《歷史密碼》,布面油畫,330×500cm,2024

    展覽共呈現近百件作品,跨越17年時間跨度,匯聚“老師”徐冰與他自2008年以來25位“學生”——青年藝術家們的代表性創作。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裝置、動畫、新媒體等多個領域,構成一場貫穿式、全景式的視覺交響。在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極具當代感的純白空間中,不同聲音彼此激蕩,匯聚為一場無聲卻豐沛的時代協奏。

    張文超,《大禹求助云華夫人》,布面油彩、投影動畫,320×240cm,2024

    青年藝術家們的創作狀態既多元又鮮活,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回應當下、追問未來,構成一幅藝術教育“教學相長”的生動圖景。展出的學生作品中,既有孔希以金箔“人皮”觸碰人類物質本體的《金身》,也有楊宏偉將“像素”圖像轉化為歷史隱喻的《歷史密碼》;張文超以當代語匯演繹神話歷史的《大禹求助云華夫人》,張曉雪用機械化“低燒”呈現微觀情緒流動;徐小鼎的《剩余價值》系列,探討貨幣圖像與時代溫度的落差,解丁泉的《彼岸圖》以長卷素描連接現實與精神空間……從張小濤借《神鳥》穿梭古今的影像神話,到王歆童用AI裝置模擬蘋果腐敗過程中的語言誤差,他們以各自的方式,打開了藝術的無數種可能。

    耿雪,《金色之名》,泥塑電影短片、多屏影響及現場裝置,尺寸可變,2019

    正如徐冰在自述中坦言,“盡管我與他們是教與學的關系,但我心里清楚一點,這就是:我實質上不如他們,因為他們比我年輕。在對新事物的敏感度上,對未來趨勢的認可度上,以及生理的適應性上,一定比我強。他們代表未來,這是生物層面的,是進化的本能。這真讓人羨慕?!?/p>

    王歆童、黃恩琦,《蘋果壞了》,人工智能交互裝置,30—90天,尺寸可變,2023

    解構藝術邊界,藝術教育新范式激活城市文化基因

    藝術教育,不止于課堂。它也可以是一場對話、一束光影,一次關于“創造力”的日常探索,或是一場直面本質的思想對話。

    展覽現場

    作為國內首座聚焦“藝術教育”的主題博物館,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MoAE)始終秉承“大教育、大藝術、大美育”的理念,致力于通過多樣化的展覽與公共教育實踐,推動藝術教育的邊界不斷延展。以《夜航船:徐冰和他的學生們》為契機,MoAE不僅啟動“藝術家和他的學生們”系列展覽的首章,更同步推出一系列創新公共項目,在城市中激活關于藝術與教育的多重想象。

    展覽現場

    在展覽同期,《夜航船:徐冰和他的學生們》系列講座正式啟航。面對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藝術不再只是個體表達的方式,更成為我們理解世界、與現實對話的重要路徑。本系列講座以“藝術能教嗎?”“今天我們用什么做藝術?”等為題,邀請徐冰及其學生、教育者與公眾共同思考藝術教育的當代表達與未來可能,開啟一場場深度且開放的公共對話。

    展覽現場

    正如徐冰所言:“藝術價值,實際是指它背后思想的價值,以及新思想所帶出的新藝術方法的價值,這兩者互為因果,構成藝術的價值?!彼詣撟骱徒逃秊閷嵺`路徑,持續探索藝術與時代、個體與社會之間的深刻聯系。借由講座這一開放平臺,觀眾不僅得以回顧徐冰及其學生們的創作旅程,也能共同思考藝術教育如何激發個體創造力,與當代社會產生回應和共振。

    展覽現場

    與此同時,MoAE還推出“創造力培養皿”公共教育系列項目,聚焦“發現”“生活”“創造力”三大維度,透過工作坊、互動裝置與教育活動,喚醒非專業觀眾在生活中的藝術感知與創作潛能。

    展覽現場

    在展覽開幕前夕,博物館聯合寧波時尚創意中心(NFCC),打造光影藝術計劃《“夜航船:徐冰和他的學生們”煥夜啟航——城市藝術劇幕》,以“夜航船”為靈感,用建筑為幕、光影為語,呈現一場沉浸式的城市夜航體驗。

    展覽現場

    從對談的思想激蕩、建筑劇幕的光影流動,到日常生活中的創造力激發,MoAE正在構建一個立體而開放的藝術教育生態系統。

    展覽現場

    讓我們一起,從城市出發,駛入這艘夜色中的“教育之船”。

    展覽將持續到2025年6月15日。

    展覽海報

    展覽信息

    參展藝術家:徐冰 孔希 樸美麗(韓) 楊宏偉 耿雪 張文超 張曉雪 徐小鼎 劉沐時 解丁泉 張小濤 高振鵬 牛涵 張一凡 羅婧藝術小組 張可 岳向輝 張永基 張心一 唐鈺涵 冉修 蔡雅玲 孫瑞恒 王歆童 林瑩宣 王左千(“學生”排序按入學年份)

    出品人:徐立勛

    總策劃:徐鈺程

    策展人:段少鋒 宋新新

    展覽支持:徐小鼎

    特別支持:徐冰工作室

    指導單位:寧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華茂藝術委員會

    主辦單位:華茂藝術教育博物館

    支持單位: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 徐萬茂美堉公益基金會 華茂美術館

    鳴謝: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美術文獻藝術中心 東京畫廊+BTAP NFCC寧波時尚創意中心

    漂浮東錢湖的“夜航船”:徐冰和學生們的當代藝術“思想接力”
    国内自拍视频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