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于北京工作室 2025年3月
文_許柏成
琳瑯的元素,鮮艷的色彩,時尚的氣息……哪怕相隔很遠,陳雷的畫也能被觀眾一眼看到。它不拒絕任何一名觀眾的目光,無論年齡與性別、國籍與職業。他的畫面中似乎有一種魔力,吸引著觀眾走入視覺的迷宮,帶著好奇與愉悅向深處探尋,每個人都能得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陳雷于北京工作室采訪現場 2023年11月
隨意而深刻,通俗卻雋永,這就是陳雷的畫作。如果你熟悉中國現當代藝術的濫觴,你不會對陳雷的名字陌生。在中國當代藝術史極具影響力的1992年“首屆廣州油畫雙年展”上,他是最年輕的獲獎者。當年同屆獲獎的藝術家們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上呼風喚雨,而陳雷卻激流勇退,心懷對藝術的純粹,遠赴大洋彼岸,從喧囂的中國當代藝術舞臺上消失,成為一名歷史的“失蹤者”。
當我們回頭再看陳雷的獲獎作品《辮子癥結:生物工程》,如同當頭棒喝。30多年前,陳雷將電路芯片、生物神經、語言符號、鎖鏈辮子等元素組合在一起,表達了他對未來科技世界的展望與自身黃土文明的反思。如今腦機接口已成為現實,這幅畫不正是當下人工智能社會的寫照?畫面靜默無聲,卻如同一顆核彈在腦海中爆炸,震動人心。從這張畫看出,圖像與思辨,一直是陳雷藝術中最有力的武器。
初到美國,陳雷并沒有急功近利地投身當代藝術的戰場,而是游歷于各大博物館、美術館和畫廊之間,仔細觀看和梳理西方藝術史的精粹脈絡,思考并重新認識視覺藝術。憑借卓越的圖像創造能力,他曾多年在好萊塢的一家藝術機構從事視覺創意工作,對各種藝術語言、藝術與大眾的關系、藝術與時尚潮流的融合都有切實的揣摩和實踐,雖然遠離純藝術舞臺,但多樣的視覺工作體驗恰恰為他持續追問藝術的本質提供了時間與機遇。
閱盡千帆,再度歸來。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陳雷的畫面褪去冷峻、嚴肅,愈發呈現出一種平易、輕松與幽默,在這些高飽和的色彩和豐富的圖像符號上,承載著極高品質的藝術形式語言。而在輕松坦蕩的表象之下,恒久不變的是犀利與深刻,撩撥觀者的心田。2024年以來,陳雷的作品先后在798國際藝術中心、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艾利艾智庫、韓建美術館、萃島畫廊等展出,觀者熱烈地交談、留言,發自內心的喜歡、收藏,甚至有很多孩子饒有興趣地坐在地上觀看和臨摹,這與一向被吐槽“看不懂”的當代藝術形成鮮明的反差,成為值得探究的現象。
陳雷于中央美術學員美術館展覽現場(一)2024年3月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覽《繪畫的提問: 一個世界性的課題》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展覽《繪畫的提問: 一個世界性的課題》
從《辮子癥結》系列開始,陳雷就確立了用視覺圖像與符號來創作的道路。這并非是說其他藝術家不是用圖像來進行藝術呈現,而是強調圖像隱喻、戲劇性、詩意在陳雷作品中的重要性。無論是遠古的原始巖畫,還是當下的AI創作,視覺藝術首先是通過形象傳達信息。在好萊塢浸染多年,讓陳雷筆下的畫面更趨向于流行與易懂,與他聊天就知道,他不希望以任何專業和學術的借口在自己的作品和觀眾之間形成高不可攀的理解壁壘,而總是會留下很多容易辨識的形象和符號,但這些線索的指向又絕不單一,甚至是極其復雜的,這是陳雷希望達到的目的:既然要讓觀眾在作品前打開感官去感受,就得把門留出一道縫來,讓人能往里走,然后才能找到共鳴進而有更多的思考,而不是一開始就把門堵著。
《安靜》,布面丙烯及綜合材料,150x150 cm,2024
似乎是天生的想象與創造力,在陳雷的畫作里充滿了千變萬化的形象與符號。男人、女人、動物、植物……這些通俗易懂的形象被他奇異地組合在畫面中,不斷地讓觀眾產生新的思考。在互聯網時代,那些來源于古今中外人類文明的符號,被他拿來置于畫面中,隱藏著解讀畫面的關鍵信息。讀者雖然無法準確言傳,但憑借共同的文化記憶,可以心領神會。隨著創作的深入,陳雷逐漸形成了他的形象與符號話語體系。比如,人物與動物的組合。畫面中,一名女性與馬、狗、猴、甚至龍蝦……相比于復雜的人類,動物無疑是單純的存在,在這種組合中,我們似乎看到了一種包容與共生的關系。在主體之后的背景中,往往出現莫名其妙的線,打破原有的結構,讓空間更為復雜,宛如迷宮;有趣的是,他的筆下也逐漸誕生出屬于自己的獨特符號,例如“花瓣鳥”,象征著溫情與美好,在畫面中翩翩起舞。
《已經消逝的和將要來臨的》,布面丙烯及綜合材料,138x168 cm,2025
現實與夢境,在陳雷的畫面中交織。圖像可以吸引觀眾,而真正讓人回味良久的是它的語言形式。這些形象與符號看似簡單,但當你走近細看,就會發現隱藏著令人感動的繪畫質感。陳雷說“畫什么是感覺的投射,怎么畫是理性的抉擇,怎么畫比畫什么重要得多?!痹诶L畫題材上,他自由隨心、順手拈來,然而在繪畫語言的呈現上,他是一個近乎苦行僧般的實驗者,拼貼、拓印、刮擦、構建、破壞、覆蓋、重來……在你看見或看不見的畫層中,沉浸著他無數遍的累積,陳雷對特殊繪畫材料和效果制作有多年的深入研究,但近年的作品在手法上卻越來越簡單直接、隨心所欲,我認為這是他進入另一個境界的表現。
陳雷深居簡出,藝術對他來說如同修行。他畫作中的很多場景擷取于日常生活,內在的隱喻卻常常引人深思。正如黃庭堅稱贊蘇東坡“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他并非不關注人類命運,但對于當下宏大主題的關切,往往被他化為一朵朵向陽搖曳的小花,如《數字女孩》《通靈者》,在美好與微笑之中潛藏著一絲對當代世界的憂慮與不安?!段覀兌际莵碜允郎系镍B》《和一匹白馬度過整個夏天》《麗達與天鵝》……他筆下的一幅幅作品宛如一個個禪機,在不露聲色之中,讓人去品嘗、會意、回味。這依賴于作者的思想深度,同時運用如此直白的形象,也需要有打破自我、超越自己的魄力與勇氣。
《數字女孩》,布面丙烯及綜合材料,150x150 cm,2024(選送Art Central 2025 陳雷個展現場作品之一)
《通靈者》,布面丙烯及綜合材料,166x126 cm,2024,(選送Art Central 2025 陳雷個展現場作品之一)
當然話說回來,陳雷之所以這樣畫,并非完全是是精心預設與嚴密推理,歸根結底是他想這樣畫。正如他所說:“畫一張好畫其實是很乏味的事情,那意味著迎合某種趣味某個標準,畫一張特別的畫才會令自己血脈噴張、回味無窮?!备杏X,是藝術的靈魂。陳雷只想畫出一些自己想看到的東西,那是一些不完美、甚至有些粗糙但有人性和靈性的東西,這也正是人與AI與機器的區別所在。
在圖像化與全球化的今天,陳雷的藝術無疑是一個寶藏。他無盡的靈感、多變的圖式、持續的創造,讓人聯想到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家畢加索。陳雷是一個“睜眼看世界”的藝術家,他不囿于地域文明內部,而是充滿了遠望與反思精神。他欣賞“藝術的平等主義”,認為大眾與藝術之間不應該存在鴻溝,每個人都可以去理解和參與藝術,藝術能讓人類變得更好……我們期待著陳雷繼續帶給我們驚喜,持續與世界分享他內心的精彩。
《你的璀璨時刻》,布面丙烯及綜合材料,150x150 cm,2024(選送Art Central 2025 陳雷個展現場作品之一)
《白夜》,布面丙烯及綜合材料,126x166cm,2024(選送Art Central 2025 陳雷個展現場作品之一)
《“一種戰斗的姿態”》,布面丙烯及綜合材料,138x168 cm,2025(選送Art Central 2025 陳雷個展現場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