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工作日晚位于北京SKP的老鋪黃金店鋪門口
上面這張圖是朋友最近在北京SKP拍下的場景,與周圍柜臺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老鋪黃金店鋪門前不僅大排長龍,而且聽說這種“搶購”現象已經維持數月了。
2024年第四季度,老鳳祥、周生生、周大福等多個品牌金飾店金價陸續突破每克800元關口。2025年2月11日,周大福足金飾品報價達每克873元,而老鋪黃金的金飾按克重算達千元以上。金價持續走高令人咂舌,遠超行業金飾均價的老鋪黃金何以從一眾老牌中脫穎而出,成為消費者熱捧的對象?這背后固然有金價行情、品牌漲價、商場促銷等因素影響,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古法黃金工藝的現代美學表現才是老鋪黃金成功的關鍵。
古法黃金究竟有何魅力?
老鋪黃金爆火帶動古法黃金熱
在老鋪黃金的官方網站上,“中國古法手工金器”8個字為品牌鐫刻了古法制金的文化密碼。所謂古法黃金,是指采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老鑄金工藝打造的黃金,出自古代宮廷造辦處,多為純手工打造,主要采用摟胎、錘揲、花絲、鏨刻、鑲嵌、修金等傳統技藝。
沒有經過這一連串工藝塑造過的黃金硬度低,單靠人手的力量就能改變形狀,這種普通的黃金造物因為工藝成本低,大多以市場行情均價即可夠得,款式簡單經典,但其收藏、審美和文化價值與古法黃金造物遠不能等同。
西漢金獸(現藏南京博物院)
中國人對黃金的喜愛和應用最早源于商代,當時的黃金主要用于裝飾和祭祀,常見于禮器。西周時期,黃金工藝進一步發展,開始用于制作更復雜的飾品和器物。到春秋戰國時期,黃金多用于貴族裝飾和貨幣,黃金工藝更加精細,出現了鎏金、錯金等技術。
唐代,鎏金刻人馬狩獵紋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到了漢代,黃金工藝達到新高度,金縷玉衣等精美工藝品出現,鎏金、錯金、掐絲等得到廣泛應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國歷史上迎來了第一次興盛,黃金大量用于制作佛像和宗教器物。至唐代,經濟繁榮,黃金工藝達到頂峰,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大量造型多元的飾品和器物設計涌現,宮廷用品尤為奢華。
鎏金杯,唐代(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拿唐代金銀器來說,唐代金銀器的制作頗為考究,多數作品上飾有精湛的動物或花卉紋樣,但此杯通體簡潔,無繁復的紋飾,這在傳世的唐代金銀器中是不多見的。此杯器形明顯受到西方風格的影響。
金累絲點翠四龍戲珠鐲,清(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清時期,制金技藝在繼承提煉此前數代工藝的基礎上繼續向前發展,達到新的高峰,至清代時掐絲琺瑯、點翠等技法廣泛應用,宮廷黃金制品尤為精美。
黃金在東西方文化中都有其象征意義?!督鹋n^豎琴》是蘇美爾人金器鑲嵌匠師們于公元前2600年創作的作品,反映著古代烏爾金器鑲嵌匠師們的精湛技藝(拍攝:Mary Harrsch)
三星堆黃金面具
在東西方文化的審美意象中,黃金是至高和永恒的象征。在東方,黃金流淌在宮殿的雕梁畫棟間,承載著歲月的厚重與皇權的榮光。在西方,黃金點綴在眾神的冠冕與英雄的劍鞘上,象征著神圣的使命和不朽的力量。從兩河流域的烏爾王陵出土的黃金器物,到中國三星堆的黃金面具,這些文物跨越時空的阻隔,訴說著不同文明對永恒的追求。這種鐫刻永恒的特性,是人們喜愛黃金的文化密碼。而當這一貴金屬從神圣殿堂走入尋常百姓家,其象征意義便在日用倫常中獲得了更多樣的詮釋。
古法中和天然黃金的炫目直白
啞光感與鏨刻浮雕成古法標識
《紅樓夢》中寶玉曾說妙玉:“到了你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寶一概貶為俗器了?!?/p>
在我們的文化語境中,黃金直接而毫不掩飾的炫目華麗感,曾一度與文人階層所推崇的“大巧若拙”“清水出芙蓉”的審美理想形成鮮明對比。不僅因為黃金價格昂貴,也由于這種審美取向的差異,使黃金飾品和用具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難以融入人們日常生活美學的主流,反而被打上“俗氣”的標簽,導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佩戴黃金飾品并不是一件彰顯自我審美品味的事情。
古法黃金恰好從工藝上中和了天然黃金的炫目直白,鏨刻、浮雕與紋飾設計的細巧精妙又為現代金器增添了婉約雋永的味道,讓黃金超越了材質的局限,成為講述故事、傳承精神、寄托美好祝愿的載體。
金葫蘆,清代中晚期(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清代中晚期時的陳設用品八成金質,為剖開的半個葫蘆。器身外有葫蘆藤葉纏繞,并有盛開的花朵,花瓣上有昆蟲趴臥。做工極其精致而富有巧思,一洗金器的霸氣張揚,呈現出婉約俏麗的姿態。
金鏨雙龍戲珠紋戒指,清,高0.5 厘米,徑2.2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古法黃金中的鏨刻技法在這枚金鏨雙龍戲珠紋戒指上體現地淋漓盡致, 以“擺、懸、捻、攤”等鏨法,配合“敲、點、打、斬”的錘技,在金胚表面手工鏨出圖案或紋飾,這種技法風格制出的金飾風格華美,有濃郁的宮廷皇家風貌。
金嵌珠石葫蘆式胸針,清(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據資深工藝師介紹,古法黃金的制作堪稱一場與時間的對話。單以鑲嵌工藝來說,鑲嵌包括 “鑲寶石”和“嵌素金絲”,再以“銼、摟、悶、打、崩、擠”等純手工技法,將金絲、金片或珊瑚、珍珠等珠寶嵌入凹槽內,最后打磨平整。工匠們通過反復捶打金料,配合多道繁復工序,使黃金內部結構達到極致密實。這種獨特的制作工藝不僅賦予了黃金更高的結構穩定性,更使其呈現出獨特的啞光質感,使其在時光流轉中歷久彌新。
與時代對話的新媒介
就在本文結稿當天,一條“有年輕人‘居家造金’月入5萬”的新聞沖上熱搜。一則居家自學打金的短視頻竟在小紅書上有超過13萬的點贊、收藏和留言,即使是一位在全網擁有超120萬粉絲的手工博主,也深刻感受到了最近黃金熱的“爆發力”。
年輕人居家打金,圖為某博主在小紅書分享打金過程(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有專家認為,古法黃金流行的根本,在于傳統工藝呼喚現代表達的內在需求和動力,同時與民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尊崇息息相關。
老鋪黃金,彩鳳胸針
“‘居家造金’造的不只是金器本身,也是一份與古老技藝的連接。年輕一代不再僅僅將黃金視為冰冷的投資品,而是看作可以對話的藝術媒介。在敲打鏨刻的過程中,他們學習著先人的手藝,也以自己的方式回應著時代的焦慮,以極致的耐心與專注,找到了安放身心和與外界溝通的方式?!?/p>
撰文_臺馨遙
(相關產品展示圖僅供分享,全文無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