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li>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藝術中國

    中國網

    安東尼·葛姆雷個展“棲息之所”將在常青畫廊舉行

    安東尼·葛姆雷個展“棲息之所”將在常青畫廊舉行

    時間: 2024-10-29 13:46:42 | 來源: 藝術中國

    安東尼·葛姆雷,攝影:Markus Tretter,??藝術家

    繼“另一個奇異”(2009)和“屯蒙”(2016)后,位于北京798藝術區的常青畫廊即將有幸迎來安東尼·葛姆雷的第三場個展“棲息之所”。在人類活動日益囿于高樓大廈環抱中的當下,“棲息之所”針對人類與建成環境的關系提出詰問。展覽將囊括葛姆雷近年來創作的多件重要雕塑及繪畫作品——通過對黏土和鑄鐵這兩種建成世界中常見材料的運用,藝術家希望“在當前狀況下重新思考并感受身體”。

    展覽的核心作品《休憩之所II》呈現出一片如迷宮般縱橫交錯的領域,邀請觀眾進入其中并自行尋找路徑。這片由132件真人大小的人體雕塑所組成的領域完全由燒制黏土磚堆壘而成,探討了休憩狀態下的人體作為人類主要居所的存在。在藝術家看來,磚塊這種中國文化的重要符號可以被理解為一種“實體化的像素形式”。

    規則III,2021 鑄鐵  151.6 x 49.6 x 74.2 厘米  攝影:Stephen White & Co. ?藝術家

    在作品中,這些彼此垂直、搖搖欲墜的磚塊堆壘出迥然不同的各種人體形態,有的四肢舒展、輕松自在,有的則如胚胎般蜷縮自保。從畫廊二樓和三樓的陽臺向下俯瞰,穿行的觀眾與水平陳列的黏土人體彼此互動,制造出一個動態的場域,進而催生出諸般因人而異的主觀體驗。

    如葛姆雷所言:“《休憩之所II》探討了人體與大地(即地球表面)的關系,并指向兩種截然不同的放棄:其一,人在放松狀態下對身體控制的放棄——在沙灘上,我們徹底放松,回歸童稚的玩耍;其二,遷徙者被迫或自主選擇放棄故土,尋找新的家園。一眼看去,整件作品仿佛是一堆散亂擺放的建筑材料;逐漸地,它們演變成一個城市的模型,進而邀請觀眾去共同想象作為內在居所的身體——這些身體有的讓人感覺放松自足,另一些則呈現退卻防御之態?!?/p>

    短暫,2022 鑄鐵 157.9 x 65 x 45.5 厘米 攝影:Stephen White & Co. ?藝術家

    除《休憩之所II》外,本次還將展出《環線》和《同盟》等一系列鑄鐵雕塑作品,用以探討城市基礎設施(包括道路、電路、地下管線等)與人類關系之間的共通之處。其中,《環線》將這些城市網絡轉化為兩個人體之間共享的循環系統;用巨型鑄鐵塊堆疊而成的《同盟》則有意讓兩具身軀共享重心,以探索人與人之間如何找到互為支撐的平衡點。通過對上述親密關系的探索,這兩件作品進一步提出追問——城市環境在多大程度上塑造并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環線》的兩側分別擺放著《短暫》和《羞澀》。這兩件作品將身體視作獨立的能量場,且都呈現出偏離重心的形態,從而有意遠離了權力雕像所代表的穩定性。其中,《羞澀》使用數個鐵線糾纏的結點勾勒出身體內部格外緊張的部位——腳踝、膝蓋、骨盆、頭和手;與此同時,由貫通身體內外的鐵線所構成的《短暫》則擺脫了皮膚作為人體邊界的限定。

    環線,2022 鑄鐵 29.3 x 201.3 x 122.4 厘米 攝影:Stephen White & Co. ?藝術家

    在畫廊的頂層,《規則III》和《支撐》將身體空間轉化為了網格腳手架這種當代高層建筑中常見的骨架結構。通過這種方式,它們具象化地呈現了人造世界對于人類的反向塑造。這兩具生滿鐵銹的軀體被擺放成倚墻的姿態,一方面暗示出作品的建筑背景,另一方面則提醒觀眾關注其自身與建成環境的關系。

    除雕塑外,展覽還將呈現藝術家的一系列繪畫作品?!镀纥cX》和《事件VII》令人聯想起星際物質誕生時的光芒。分層繪畫作品“光明”系列則描繪了從自內而外的視角所能看到的光圈或光源。剩余繪畫作品則使用鬼傘蘑菇的墨汁外加碳粉和酪蛋白繪制而成,探討了位于身體內部以及兩個身體接近時所能體驗到的黑暗。

    羞澀,2023 鑄鐵 161.7 x 59 x 42.9厘米 攝影:Stephen White & Co. ?藝術家

    “棲息之所”是一次針對人類物種生存現狀的詰問。通過他的雕塑作品,葛姆雷希望提供一種診斷工具,用以審視我們當下的狀況。

    關于藝術家

    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以雕塑、裝置和公共藝術作品而享譽全球,并持續檢視人體與空間的關系,直面自然和宇宙中人類存在的基本問題,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為雕塑打開了新的可能性。葛姆雷不斷嘗試讓藝術空間成為一個可以呈現新的行為、思想和情感的地方。

    葛姆雷的作品在英國和國際上進行過廣泛地展覽,分別在:位于法國巴黎的羅丹博物館(2023);青島的西海美術館(2023);德國杜伊斯堡的萊姆布魯克博物館(2022);荷蘭瓦瑟納爾的福爾林登博物館(2022);新加坡國家美術館(2021);德國辛德爾芬根的Schauwerk美術館(2021);香港M+博物館(2021);英國倫敦的英國國家肖像畫廊(2016);意大利佛羅倫薩的美景堡(2015);瑞士伯爾尼的保羅克利中心(2014);巴西里約熱內盧、巴西利亞和圣保羅的銀行文化中心(2012);德國漢堡的堤壩之門美術館(2012);俄羅斯圣彼得堡的埃爾米塔什博物館(2011);奧地利布雷根茨美術館(2010);倫敦的海沃德畫廊(2007);瑞典的馬爾莫美術館(1993);丹麥的路易斯安娜現代美術館(1989)。永久公共藝術作品包括位于英國蓋茨黑德的《北方天使》;克羅斯比海灘的大型裝置作品《別處》;位于西澳大利亞巴拉德湖的裝置《澳大利亞腹地》;位于荷蘭萊利斯塔德《暴露》和位于美國馬薩諸塞州麻省理工學院的《和弦》和位于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警戒》。

    葛姆雷曾榮獲1994年的英國透納獎,1999年的南岸視覺藝術獎,2007年的伯恩哈德·海里格爾雕塑獎,2012年的大林獎以及2013年的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他曾被授予大英帝國勛章(1997)和爵士封號(2014)。他還是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榮譽會員、劍橋大學榮譽博士、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成員。此外,葛姆雷自2003年起成為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會員。

    安東尼·葛姆雷1950年出生于英國倫敦。

    安東尼·葛姆雷個展“棲息之所”將在常青畫廊舉行
    国内自拍视频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