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li>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藝術中國

    中國網

    藝術中國推出“青年新聲·藝術沙龍”,首期話題——“AI迫近,藝術何為?”

    藝術中國推出“青年新聲·藝術沙龍”,首期話題——“AI迫近,藝術何為?”

    時間: 2023-02-17 10:59:55 | 來源: 藝術中國

    首期“青年新聲·藝術沙龍”海報

    沙龍時間:2023/02/20 19:30-20:30 

    藝術中國視頻號直播

    “青年新聲·藝術沙龍”是藝術中國發起的旨在為青年藝術家和青年藝術學者搭建交流學術思想的平臺。通過沙龍對談的形式,對當下藝術熱點話題展開探討,活躍學術氛圍?;顒右运囆g中國為主要平臺,邀請各大美院及海外的在讀優秀學子、已畢業優秀青年藝術家和學者參與其中。在此基礎上,活動將通過社會媒體、自媒體等渠道宣傳推廣,進而邀請全國各地的青年藝術家和青年藝術學者廣泛參與,碰撞創意思考,形成學術凝聚力,發出青年們的藝術新聲,共啟未來。

    首期話題:AI迫近,藝術何為?

    1950年,計算機科學之父艾倫·圖靈(Alan Turing)發表了論文《電腦能思考嗎?》,首次提出“機器思維”概念。他說,如果一臺機器能夠與人類展開對話,而不被辨別出其機器身份,那么可以說這臺機器具有智能,這被稱為“圖靈測試”。如果說過去的數十年間,隨著科技的發展,對“圖靈測試”屢次提及仍屬于前沿討論領域,那么2022年11月,ChatGPT面向大眾的橫空出世讓所有人都感覺到人工智能已來到日常生活的邊緣。

    作為表達和體現人類情感價值的領域,藝術是否也會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目前已有的人工智能圖像生產工具是否會徹底改變藝術的生產方式?在未來的人工智能時代,藝術將面臨哪些挑戰和突破?我們邀約6位與此領域相關的青年學者、藝術家共同就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討論方向:

    ·近幾年關于科技的話題不斷,比特幣、區塊鏈、NFT、元宇宙……一個個新名詞不斷沖擊著人們的固有思維,并且新名詞誕生的頻率正在不斷加快,這次ChatGPT的誕生是基于怎樣的邏輯?為何在此時發生如此大的飛躍?從普通人的角度看,它在未來將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

    ·具體到藝術領域,人工智能已經有了怎樣的發展?目前有哪些AIGC(AI Generated Content 人工智能生產內容)的應用?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可以幫我們做什么?

    ·藝術家在日常的藝術創作中會使用到AIGC嗎?理想狀態下AI與人之間應該如何分工、怎樣配合?

    ·回看藝術的發展史,也是一部技術和工具的發展史,技術的發展助推了藝術不斷拓寬新的邊界與維度,諸如油畫顏料的誕生對繪畫表現力的推進、便攜式顏料與印象派的誕生、攝影術的出現對寫實藝術的挑戰……人工智能對藝術將帶來哪些便利與挑戰,可能在哪些方面產生新的突破?

    ·如果說ChatGPT是基于語言訓練的模型,但藝術更多是基于情感的表達,AI會有情感嗎?藝術會被取代嗎?

    ·在科技為人類提供極大便利的未來世界,藝術的特質是什么?對于人類獨特的重要性是什么?

    嘉賓簡介


    趙萱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中國網)技術創新部主任,CICG元宇宙國際傳播實驗室負責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校外導師,中國文化產業協會文化元宇宙專委會副秘書長,中國科技新聞學會元宇宙委員會理事,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元宇宙產業委常務委員,多年從事媒體融合和創新領域的工作,關注未來技術與跨文化交流領域的發展趨勢。

    田曉磊

    中國新媒體藝術家,未來元素品牌創始人,出生于北京。2007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數碼媒體專業,獲學士學位,現工作生活于北京。2016年榮獲首屆王式廓大獎,并于今日美術館舉辦 “我等你——無限的本體時空”個展。作品多次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今日美術館、民生美術館、昊美術館、王式廓藝術基金會,宋莊美術館,細約Meulensteen等重要當代藝術機構收藏。田曉磊作品以人與科技關系為主題,他感興趣這個時代快速迭代的不確定性,感興趣未來進化中科技與生命之間的關系,感興趣這個雜交時代所誕生出的新物種,他用藝術家的視角創造未來的世界標本,雜糅歷史,信仰,科技,身體,創造新的藝術體驗,作品非常廣泛,包括影像及裝置、VR游戲、AR互動體驗、3D打印雕塑群、光柵立體畫等。

    郭成

    資深媒體人、策展人,《加密藝術年鑒》主編,數字化合物聯合創始人。曾就職于武漢美術館、《藝術與財富》雜志、運營公眾號優看、參與藝術項目屏幕間等,工作側重于加密藝術研究、策展和評論。

    高登科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博士后、清華美院社會美育研究所學術主持。

    張輝默

    韓籍華人,現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2022年參與北京冬奧會動態體育圖標制作,曾與美圖秀秀等平臺合作進行人臉識別數字藝術創新實驗,參與聯想集團IP形象創新設計,現在中創文貿文物藝術品有限公司參與平臺NFT開發。研究方向包括數字CG藝術制作、動畫編劇、皮克斯體系動畫角色設計等,以及人體捕捉數字空間戲劇等交叉學科領域。

    主持人:許柏成

    藝術中國主編,北京文藝批評家協會會員。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曾就讀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際傳播專業。2015年參加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組織的第七批中國青年美術家海外研修計劃,完成“海外媒體視角下的中國當代藝術課題”。著有《感覺,藝術之靈魂——周氏兄弟藝術訪談錄》等。曾在今日美術館、奧加美術館等機構策劃多場展覽。

    沙龍主創:

    發起人:盧征遠、劉鵬飛

    召集人:苗普、許柏成、臺馨遙

    學術主持:許柏成、苗普

    對談嘉賓:高校青年教師,青年學者,青年藝術家,博士/碩士研究生等

    特邀觀察員:青年學生、畢業生等

    藝術中國推出“青年新聲·藝術沙龍”,首期話題——“AI迫近,藝術何為?”
    国内自拍视频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