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展覽名稱:向上生長——2024女性當代藝術春季展
策展人:鄭娜
藝術家(按姓氏筆畫):朱莉燕、劉舒頔、楊國舫、林 苒、周子悅、嚴佳林、歐文婷、符 莉、維 家、0.1LAB
主辦單位:福州萬象城
支持單位:福建省美術館
開幕時間:2024.03.30 3:30pm
展覽時間:20024.03.30-04.20
自由生長
——女性當代藝術的十個案例
女性當代藝術是構成地方性知識的重要文本,她們特殊的敘事視野與敘事方式,不斷形成微觀的自由書寫,與持續綿延的意義生產。視覺經驗的在場性,個體經驗的獨特性,還有多元思考的鮮活性與實驗性,匯聚交融,讓個體精神對“自由生長”的呼喚在廣闊的藝術場域中得以實現。
本次女性當代藝術春季展,是一次藝術與科技的積極融合,共邀10位(組)女性藝術家參與,盡管她們的生活經歷、生命體驗不盡相同,但她們對東西方文化的不同理解與表達,對在地性與全球性的不同感知與詮釋,通過不同的研究路徑和視覺語言,在有限的時空中進行創作與呈現,就像同赴一場萌生于春天的生命邀約。這些作品,有的回到藝術本體,以非線性、去敘事的表達方式,持續多年深入探索;有的始終關注當下,切入諸多社會問題,以綜合的創作形態構建多義的自洽系統;有的體察自我,通過作品表達個體與他者之間,難以言說的私密感受;有的看似極為放松,對語言的控制卻更加嚴謹,藝術家甚至通過對遺棄自然之物的隨意撿取,重新編碼,以此探尋廢棄之物、生命狀態與社會問題三者之間的摩擦與關聯;有的溯源文獻,再造“遺世桃源”,此桃源非彼桃源。古人桃源,在人與山水密契對話里靜修道家精神;今人桃源,意在打通“壺天”之境,于流水不息中,觀浩渺宇宙,投擲不羈個體于天地之間;還有的賦予“序列”以癥候,擬從集體到個體、從宏觀到微觀,探究人類文化和社會環境對個體精神的影響,以及個體行為塑造與其所處文化生態空間,隱約閃現的自反性時空感知與拓撲反應,其背后的哲學語境與思考邏輯卻別具深意。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展覽特殊之處,在于試圖讓藝術實踐與前沿科技發生深入的互文關系。隨著技術不斷革新,架上藝術與空間藝術有了不同以往的延異,技術進步不斷打開創作的壁壘,藝術借助技術手段,營造不同于日常經驗的種種驚喜,以及異樣的沉浸體驗??萍寂c藝術創新,例如數字藝術、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在當下社會語境中,已悄然改變藝術的表達方式及表現形式??萍寂c藝術,正以難以想象的速度,在雙向流動中彼此共生。
同時,這場展覽還試圖探討科技與藝術之間如何更好地進行跨界合作,比如科技公司與藝術家之間的項目合作,與專業策展人之間的溝通磨合,以及三者在展覽中就如何實現藝術、科技與前沿思想的融合進行深度碰撞。由此,引發如下思考:三者合作是否有效推動藝術與科技的共同發展?數字化時代,藝術是否面臨挑戰與機遇?藝術家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并利用科技帶來的種種機遇?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希望通過這場展覽,分析科技與藝術結合,如何引發公眾對科技發展和人類文化的思考和探討。同時,科技更像一把雙刃劍,藝術家在借助科技的同時,更要清醒地認識到:藝術發展史不是技術熟練的發展史,而是觀念和要求的變化史。
就此而言,女性當代藝術,與男性面對同樣的問題意識與社會現實,由此引發的種種思考與視覺創造,并非基于狹義的地緣文化視角,或限于性別差異的傳統窠臼,而是需要放置于在地性與全球化的歷史文化視域中進行審視與判斷,思考與論證,才能真正體察創作個體對自身公共文化身份的鮮明態度、自覺自為的生存與生命狀態,以及隱匿堅韌、不乏深刻洞見的主體精神。自由生長,即是個體精神不斷生長的需要,也是其保持獨立創作立場的自我警醒,更是打破藝術與科技邊界的內驅動力。
鄭 娜
寫于閩江西岸融匯山水
2024.03.26
部分展覽作品
朱莉燕 方糖系列 布胎大漆18×12cm 2024
劉舒頔《窺 系列二》布面油畫 50×60cm 2022
楊國舫 《無言》天然大漆、天然大漆與聚酯漆顆粒、蛋殼、螺鈿與海蠣殼 160×160cm 2013
林苒《覓園山水·新桃花源記》布面綜合材料、油性顏料、水性顏料、熒光顏料、礦物質顏料 100x100cmx4 2023-2024
周子悅《從懸崖到避風港》展覽現場 2024
嚴佳林《?只長蔓藤壺的廢棄?鞋_岸上的沖浪板》攝影 40cm×34cm _ 40cm×34cm 選?《美夢的縫隙》 2022-2023
歐文婷《大家好,我叫郭萌》 錄像作品 2分40秒 2014
符莉《色域系列之一》 丙烯油彩 80×65cm_80×65cm 2023
維家《冥想子宮》 竹子 麻布 樹脂 9立方米2024
趙萱《流動》 裝置 光纖材料、金屬板 200×250×200cm 2024 方案由0.1LAB 新媒體藝術工作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