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評論家眼中,蔡國強的作品總是具有強烈的國別感,隱喻著東方價值觀對西方的挑戰?;鹚?,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象征著傳統文化中的辟邪消災、喜慶祥和,而在現代文明社會,這又與極端殘酷的戰爭聯系在一起。在日本大紅大紫的9年歲月,蔡國強被日本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以《西方衰落,蔡國強活躍的一年》作為年終回顧的標題;到了美國,他又推出象征原子彈爆炸的《蘑菇云》系列,之后又借著“9·11”事件創作《晴天黑云》系列,讓美國民眾觸目驚心。
《紐約客》的藝術評論家彼得·施杰爾達(Peter Schjeldahl)寫道:“他的作品是雙年展以及特大活動的???,毫無疑問是集體式的狂歡,紅火壯觀又近乎于暴力的火藥爆破如同游走在革命時代和恐怖主義之間的模糊區域。蔡國強的作品充斥著一股古怪扭曲的激情,正如他曾告訴我的那樣,他的兒時愿望就是能獨自一人在空曠無人的天安門廣場放一次煙火,整個展覽的觀看過程,我的腦海里總是縈繞著這個念頭?!?/p>
蔡國強1995年來到紐約開創自己的工作室。去年11月在香港佳士得藝術品拍賣中,其作品《APEC景觀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圖》以7424.7萬港元拍出,令50歲的他創下了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的世界紀錄,其“身價”已直追西方當紅藝術家奧拉維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里拉克里特·蒂拉瓦尼拉(Rirkrit Tiravanija)以及許多老一輩著名藝術家。另外,他幾乎壟斷著所有重大城市重要賽事的開幕式表演,從東京到圣達菲?!斑@樣的藝術家,不屬于任何一個藝術世界,更像來自于一個沒有固定觀眾的藝術表演馬戲團,同時,他們也不為任何藝術評論界的爭論買單。藝術批評家在他們來看,猶如街邊的陌生人一樣形同虛設?!笔┙軤栠_就是被蔡國強“不屑一顧”的藝術評論家中的一員,他寫道:“是全球化幫了他的忙,邊界的瓦解給予他們銳氣,沖到舞臺的中央?!?/p>
盡管在美國待了13年,但蔡國強仍隨身帶著翻譯,平靜地同西方媒體討論自己文革時代的生活。由于受到父親的庇護,蔡國強在那個時代仍然讀到了大量的古典文學,也看了《推銷員之死》和《等待戈多》等西方現代名作。然而,“毛主席語錄”仍然深深地烙印在蔡國強心中,“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會有反抗”,蔡國強將這些“語錄”寫進了展覽手冊,“任何打破規矩和法律的事物都應被歌頌”。蔡國強拒絕與媒體討論自己的政治意圖,他聲稱自己信仰道家學說,他對暴力的辯證態度更應該被理解為出于一種廣義的哲學層面。展覽的標題“我愿意相信”借自美劇《X檔案》中的一句臺詞:“我愿相信,在這個宇宙中,有很多我們沒有意識到的可能性?!倍虈鴱娤嘈诺氖鞘裁??回答顯然應該到他的作品中去尋找。文/蔡宸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