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li>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藝術中國

    中國網

    潘公凱

    潘公凱

    時間: 2009-03-31 16:40:35 | 來源: 藝術中國


        潘公凱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男,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浙江寧海,著名中國畫家、美術理論家,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系原浙江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畫大家潘天壽之子。

        1964年就讀于浙江美院附中,

        1968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附中,受“文革”影像,下放農村;

        1968年—1979年,在浙南貧困山區從事農村文化工作和美術創作;

        1978年在浙江美院國畫系進修,

        1979年—1986年,任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助教;

        1986年—1987年,任浙江美術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講師;

        1987年—1992年,任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主任、副教授;

        1992年—1994年,赴美國伯克利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問學者;

        1994年—1996年,任中國美術學院研究學部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浙江省美協副主席;

        1996年—2001年,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兼任浙江省文聯副主席、省美協副主席;

        2001年 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

        榮譽稱號

        1991年10月被國家評為“有特殊貢獻知識分子”。

        舊金山美術學院榮譽博士。

        出論文集

        《限制與拓展》

        專著

        《潘天壽評傳》

        《潘天壽繪畫技法解析》

        主編

        《潘天壽書畫集》(獲國家圖書獎)

        《現代設計大系》

        編撰

        《中國繪畫史》

        潘公凱教授在藝術方面的造詣也令人仰慕,曾多次在紐約、舊金山、香港、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總部等地舉辦大型個人畫展,在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

        潘先生在2004 新寫意水墨畫邀請展研討會上論述“寫意”背后的文化結構,認為“新寫意”這個展覽的構想很好,很有現實意義。目前,中國畫畫家隊伍龐大,從第十屆全國美展的國畫作品來看,為了能讓作品入選,不少畫家的作品中“做”的成分比較多,在評選過程中,評委們普遍覺得國畫看起來很累,幾乎見不到抒發性靈的、很“痛快”的作品。如果把“寫意”看成是一種畫風,那么可以說,目前這種畫風低靡。因此,這個展覽的舉辦很有意義。剛才的發言者都講到了“寫”和“意”,無論是中國畫還是西畫,其背后都有一種價值結構、文化結構。中西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中外“寫”的形式語言中都包含有獨立的審美語言,這才是問題的核心?!肮P墨”是歷史形成的復雜的東西,它是一種流通性的語言?!耙狻迸c中國文化精神,與中國人的人格密不可分。正是中國文化深厚的文化淵源決定了中國畫是復雜因素的組合體。因此,我們面臨的困難是,變革它往往就會使之失去精髓,但不變革卻又難以適應當代社會。但變革是必須的。我們要進一步探討古典結構,探索推進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

    潘公凱
    国内自拍视频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