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li>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藝術中國

    中國網

    2015中外藝術家泉州對話第十二天:“回歸與啟航”探討當代陶瓷創作轉型


    全體合影

    ?

    隨著“回歸與啟航:中外藝術家當代陶瓷對話展”的開幕。今天,“回歸與啟航——首屆國際當代陶瓷藝術創作暨論壇”在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舉行。論壇由北京大學視覺研究中心主任朱青生主持。上午,德國 Keramion 陶瓷藝術基金會美術館館長Gudrun Schmidt-Esters、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李豫閩、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鄭工分別做了主題發言。

    德國 Keramion 陶瓷藝術基金會美術館館長Gudrun Schmidt-Esters在發言中談到,“當我們回首過去的陶瓷傳統的時候,可以清楚地意識到彼此國家間的一些聯系。我來自德國的Frechen,我工作的美術館就坐落在這里。Frechen位于科隆旁邊,從11世紀至今擁有長久的制陶傳統,這里盛行粗陶的藝術研制,釉水在外包裹,燒制溫度在1200-1300度之間。最有代表性的是Bartmankrug,Bartmankrug是萊茵河沿岸粗陶器的重要品種,表面都印有帶胡子男人的浮雕頭像。此外,我們在那里還展示了從海洋考古發現中重新發現的陶罐,在那上面還保留著海貝生長的痕跡。其中有一批陶罐來自于Frechen,制成于18世紀中葉,與制作精良的中國瓷器工藝品一起,成為了東印度海上商船“De Geldermalsen”的部分貨物。在1752年從中國廣州返回阿姆斯特丹的路上,這艘船就在中國南海沉沒,整艘船消失在大海的浪潮里,我很堅定的認為這艘船中也一定有德化的瓷器?!?/p>

    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李豫閩從“文化自覺”、 “工藝美術的傳承記憶和藝術創新”和“福建工藝美術的發展”等問題作了發言。

    隨后,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鄭工在發言中對此次展覽表示深有感觸,他以“以陶瓷為媒介的當代藝術創作”重新“命名”了此次展覽?!爸詮娬{當代藝術的概念,是因為在藝術家們的作品中,陶瓷作為一種材料和媒介存在。這次活動主題很明確,但是‘何為回歸’、‘何為啟航’。我們既可以從中外文化角度談文化的交流問題,同時也可以回到藝術創作上?!貧w’意味著把材料的問題降到初始的原點,清楚歷史上遺留的所有文化問題,對傳統的文化問題進行顛覆和重新理解,在今天的文化土壤中創造不同風格的陶瓷類型?!?/p>

    本次展覽策劃人之一,德國海德堡大學藝術哲學博士楊起教授講述了藝術中觀念的問題以及東西方審美的差異?!暗禄沾勺鳛橐环N媒介,使得中西方藝術家得到了相互認識彼此的機會。從文化身份的角度來說,我是一個中國人,但我生活在德國。我既了解中國,也了解德國。更為重要的是,從東西方審美的角度來講,兩個國家之間存在文化審美上的差異。通過這樣一場活動和展覽的交流,雙方站在同一個媒介的基礎之上,通過交流看到彼此的特點和優點。這是我們發現自我的藝術價值和欣賞以及理解對方藝術價值的紐帶?!?/p>

    下午的自由討論部分,荷蘭藝術家Nicole Donkers說:“通常,我運用數字化的藝術表達形式表達我的想法,陶瓷是這次來德化接觸的全新的語言。創新是一個最關鍵的主題,這些日子以來,每個人都在思考自己的作品如何出新。我希望將數字化的表達與陶瓷的語言結合。東西文化如何在陶瓷上進行呈現是我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我在印尼長大,生活在荷蘭,這種東西方的文化背景將體現在我的作品中?!?/p>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劉旭光以吟誦白居易《琵琶行》開始他的講述,他在發言中強調了藝術創作中的詩意的重要性。荷蘭藝術家Brigitte Antonia Jacoba的日常創作更側重于繪畫和數字印刷。此次展覽,她的陶瓷圖案靈感源自日本浮世繪,一幅美麗的海浪繪畫。古代中國的陶與荷蘭有密切相關的聯系,創造生命中有能量的浪花是她此次所有創作的源泉 。

    德國藝術家Anna Holzhauer一直在思考如何把陶瓷與雕塑語言相結合?!皝淼降禄?,我很受感染,中國建筑門樓上雕刻的造型和塑像給了我很大的靈感。于是,我利用堆積的一個架子,把我看到的架子與陶瓷結合創造出一種極少主義造型的作品?!?/p>

    美國麻省美術學院美術系主任梁漢昌認為,此次來泉州給了他一個追尋家族淵源的機會,這是一次追根溯源的旅程,他將把所感所看所想帶回美國和他的學生們分享。

    意大利陶瓷設計師Gaetano Di Gregorio稱設計師常常要非常精準地工作和設計作品,此次創作中,很多時候他對釉水的處理則采用一種“放任自流”的方式,這對他是一個突破。

    本次活動的策劃人唐承華在發言中講道:“ 我認為材料本身是具有生命力的,我希望探索材料本身新的可能性。此次陶瓷活動,每個人都嘗試了不同的方法,我最終選擇以傳統的陶瓷燒制法進行陶瓷在創意、形式和文化三個層面上的創新。對于不同國家的藝術家來說,當原有的繪畫經驗和陶瓷的創作發生矛盾的時候,每位藝術家最終都找到了解決的方法?!?/p>

    最后,本次活動的主辦方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藝術中國總監勾霞總結稱:十幾天的生活,中外藝術家們嘗試了很多的交流,我們從彼此陌生到相互理解,這是我們做此次活動的目的。感謝福建省萬旗藝術中心,祝愿萬旗帶領德化的一千多家企業開辟一個更好的未來,感謝中外藝術家們的積極參與和奉獻出的一場杰出的展覽。未來,“中外藝術家對話”還將去往中國的不同地區,繼續探索中國之美,加深國際對中國文化、藝術的理解,傳播中國文化。

    ?

    更多請瀏覽:【專題】 2015中外藝術家泉州對話


    ?

    德國 Keramion 陶瓷藝術基金會美術館館長Gudrun Schmidt-Esters主題發言


    ?

    論壇學術主持、北京大學教授朱青生與德國藝術家Anna Holzhauer


    ?

    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李豫閩


    ?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鄭工
    ?
    ?

    本次活動策劃人、德國海德堡大學藝術哲學博士楊起


    ?


    荷蘭藝術家Nicole Donkers


    ?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劉旭光


    ?


    荷蘭藝術家Brigitte Spiegeler


    ?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譚根雄


    ?

    1  2  >  


    2015中外藝術家泉州對話第十二天:“回歸與啟航”探討當代陶瓷創作轉型

      隨著“回歸與啟航:中外藝術家當代陶瓷對話展”的開幕。今天,“回歸與啟航——首屆國際當代陶瓷藝術創作暨論壇”在泉州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舉行...>>>

    來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5-07-22
    注:凡注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水印,
    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上一頁研討會現場
    国内自拍视频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