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kkkkk"><table id="kkkkk"></table></li>
  • <li id="kkkkk"><tt id="kkkkk"></tt></li>
  • 藝術中國

    中國網

    2015中外藝術家泉州對話第八天:感受中國閩南文化(一)


    德國藝術家Anna Holzhauer

    ?

    福建師范大學教授薛行彪以中國漢代的畫像石和畫像磚上的圖案為靈感,嘗試“意象范圍內的抽象”創作,在從布面和紙張向陶瓷媒介轉化的過程中,他探索 “超以象外”的意味之美,認為陶瓷創作應該尋求傳統理念與現代意識的融合。

    德國海德堡大學藝術哲學博士楊起教授作為此次活動的策劃者,他希望將西方的雕塑語匯注入德化的陶瓷創作中。此次中外藝術家對話,來自西方的藝術家帶來他們的觀念、思想和創意理念,從西方的視角解讀和詮釋西方藝術家對陶瓷的理解。而楊起本人也認為,當代陶瓷應該貼近生活,貼近當代,將陶瓷與人的生活相關聯,將陶瓷的造型、色彩、器形等考慮進當代人的生活細節和審美品味當中。

    中央美術學院唐承華教授同樣作為本次活動的策劃者,希望通過此次活動,中外藝術家之間能夠迸發出交流和思想的火花。在談及昨天他借助傳統燒窯手段進行創作的作品時,他說“我此次創作屬于一種行進中的狀態,包括我個人的行動和與自然、與周圍人的互動,整個關系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氣場,這個氣場不屬于藝術家,而屬于自然,屬于大地,是火與土的吸引,是藝術家精神的體現?!?/p>

    下午,部分中外藝術家們啟程前往福建泉州觀看木偶戲,討論唐卡,欣賞瓦貓,在博物館觀看雕塑和陶瓷。意大利藝術家Gaetano對雕塑素描本十分感興趣,對于在源和堂看到石頭獅子十分親切,他說在威尼斯也有長著翅膀的獅子,那是威尼斯的標志。荷蘭藝術家Nicole表示這不是她第一次看木偶戲,但泉州的木偶戲與她之前看到的有很大不同,小小的舞臺凝聚了閩南獨有的文化特色,師傅們用手靈活地操作木偶,精彩的故事情節讓大家連連發笑,這次的中國之行讓她感受到了中國文化中的閩南特色,她會將所見所聞融入到藝術創作中。

    德國Keramion美術館館長Gudrun Schmidt每看完一場木偶短劇都會贊嘆,《花好月圓》這出戲,木偶們穿上中國古代的傳統服飾,用閩南話作為人物對白,此時語言不再成為彼此的障礙,在緩緩的音樂聲中,師傅靈活地操作著木偶,在那一瞬間木偶被賦予了鮮活的生命,師傅操作木偶在紅色的宣紙上寫下花好月圓四個字,贏得了現場藝術家們的一片掌聲,這是有別于陶瓷創作的另一種藝術的展現形式,木偶戲也作為一種媒介,讓藝術家們對中國閩南文化有了新的感悟和體驗。

    ?

    更多請瀏覽:【專題】 2015中外藝術家泉州對話


    ?

    藝術家在交流
    ?
    ?

    英國劍橋策劃人劉愛民創作中
    ?
    ?

    中國藝術家劉旭光創作中


    ?


    福建師范大學教授薛行彪接受藝術中國采訪


    ?


    荷蘭藝術家Brigitte Spiegeler


    ?


    意大利藝術家Mariangela Zerbini


    ?


    美國麻省美術學院美術系主任梁漢昌創作中


    ?


    美國麻省美術學院美術系主任梁漢昌創作中

    ?
    1  2  3  >  


    2015中外藝術家泉州對話第八天:感受中國閩南文化(一)

      下午,部分中外藝術家們啟程前往福建泉州觀看木偶戲,討論唐卡,欣賞瓦貓,在博物館觀看雕塑和陶瓷...>>>

    來源: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5-07-18
    注:凡注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水印,
    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下一頁英國劍橋策劃人劉愛民創作中 上一頁中外藝術家參觀源和堂
    国内自拍视频综合体